威而鋼的專利歷史與法律爭議:從藥廠金雞母到學名藥開放的背後故事

提到「威而鋼」,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它在男性健康領域的革命性貢獻,尤其是對勃起功能障礙(ED)的治療。然而,你可能不知道,威而鋼除了在醫學界引起巨大關註外,在專利權與藥品法規領域,也掀起了無數波瀾。這顆藍色小藥丸背後,不只是醫療突破,還是一段充滿商業利益、專利攻防與法律訴訟的歷史。

威而鋼的誕生:從降血壓到壯陽藥的意外轉折

威而鋼的學名是「Sildenafil」,由美國輝瑞藥廠(Pfizer)於1989年研發,原本是用來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的藥物。但在臨牀試驗過程中,研究人員意外發現受試者出現「勃起反應」的副作用,進而開啟了威而鋼作為壯陽藥的新篇章。Pfizer 隨即將這個發現申請專利,並於1998年將威而鋼正式推向市場,迅速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處方藥之一。

Pfizer的專利策略:從核心專利到延伸專利

為了保護這顆「金雞母」不被仿製藥廠輕易模仿,Pfizer 在全球多個地區積極申請專利保護。初始的核心專利涵蓋 Sildenafil 的化學結構與用途,確保在專利期間內,其他製藥公司無法合法生產學名藥。

然而,專利期限是有限的。在美國與歐洲,藥品專利通常有效期為20年,這意味著Pfizer對威而鋼的壟斷權會在2010年代中期逐漸失效。為了延長這個時效,Pfizer 採用了「專利延伸策略」,包括包裝方式、劑型改良等形式的次級專利,希望進一步延長市場壟斷期。

法律爭議四起:學名藥廠的挑戰與訴訟戰

Pfizer 的專利布局並非沒有挑戰。隨著專利期限接近終點,眾多仿製藥廠開始申請學名藥許可,並對 Pfizer 的延伸專利提出異議。例如在印度、加拿大與歐盟,就曾有法院判定 Pfizer 的某些專利不具創新性或不具合法性,導致部分專利被提前撤銷。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,是2012年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 Pfizer 的威而鋼專利不具「充分揭露條件」,因此撤銷其專利保護,讓學名藥得以提前上市。這一判例也成為日後全球藥品專利審查的重要參考。

學名藥上市後的市場變化

隨著各國專利陸續到期,學名藥開始湧現,使得威而鋼的價格逐年下降。例如在美國,自2017年開始,學名藥 Sildenafil 正式合法上市,價格相對原廠藥下降超過八成,讓更多人能以更親民的價格取得治療。這樣的市場變化也迫使 Pfizer 改變策略,推出自家版本的學名藥,以保留一定市占率。此外,他們也將資源投入新產品研發與品牌轉型,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藥品收入。

結語:威而鋼的專利之路是藥界縮影

威而鋼的成功,是醫藥史上一大里程碑,也是專利制度與商業策略博弈的縮影。它提醒我們,創新藥物的誕生固然重要,但如何在專利保護、藥品可及性與市場公平之間取得平衡,才是全球醫療體系持續進步的關鍵。對消費者而言,隨著學名藥開放,獲得治療不再只是特定階層的專利;而對產業而言,如何持續創新、合法保護研發成果,同樣值得深思。

Scroll to Top
在线客服系统